导读:宝宝骨骼是如何发育的?哪些因素会影响骨骼的发育呢?为了更好的保护宝宝的骨骼,我们需要做到哪些事情呢?
认识宝宝身体各部位的骨骼
头:头盖骨属于扁骨, 头盖骨要保护大脑,所以,在宝宝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定的大小了。婴儿颅骨由额骨、顶骨、枕骨等7块扁骨(包括蝶骨即为9块骨骼)组成,但婴儿颅骨发育还没有完成,骨与骨之间有裂隙,并不像成年人的头骨一样犬牙交错、严丝合缝。额骨和顶骨互接,各自的半圆形弧面相对,颅骨中间形成了一个类似菱形没有闭合的小空隙,这个空隙就是我们所说的囟门。宝宝即将诞生时,必经之路就是妈妈的产道,但是胎头比产道要大得多,而胎儿暂时没有闭合和固定的头骨此时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在分娩过程中,颅骨经产道挤压,颅骨边缘之间彼此重叠,使胎头的体积缩小,宝宝就这样通过产道,顺利地降生了。
脊椎骨:脊椎骨和头盖骨一样,同属于扁骨类,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点一点地发育成长。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,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。
手臂:手臂部分的上臂骨和前臂骨都属于长骨,在宝宝刚刚出生的时候,这种骨头既短小又柔软,但是当宝宝长到两三岁后,它就会迅速成长。
腿/腰:大腿骨和小腿骨都属于会迅速成长的长骨,腿部骨骼的发育是身高增长的主要原因。腰部的骨骼主要是扁骨,其中骨盆是由多块骨头组成的。与上半身相比,下半身的骨骼要承受更大的体重,所以在骨骼还很柔软的婴儿期,腿、腰是比较容易变形的部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