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名 密码 注册
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

如何养育出有道德感的孩子

2013-01-09 17:45:24 来源: 中华网
中国日报 - 生活 +加关注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字号 T | T

孩子学习伦理和道德,不是来自你怎么告诉他的,而是来自你如何对待他。

在生命的最初几周或几个月,当你怀抱宝宝,你可能会注意到,抱他离你胸膛很近的时候,他会觉得你皮肤温暖、心跳平稳可靠,很是舒服。或者你还能注意到,把他卧室里的遮阳物放低,让他充分放松,能让他和你正式交换目光。

这些舒适的小小接触,让你的孩子更深切地感受到关爱。当你试着关注他的身体需求时,在他饿哭的时候去感受他,或者在他胃痛的时候安抚他的后背,他会体验到你微笑中的情感芳香,你对待他时的温柔亲切。随着时间推移,在你的帮助下,他不仅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得关心,还会把这种关心撒播到别人身上,因为他知道那种感觉有多好。

通过几年的研究,我很难过地发现:如果很小的孩子得不到适当的关爱和尊敬,他就会具有强大的破坏性。被粗鲁对待和虐待的孩子会有一种很强的倾向,希望以粗鲁、虐待回报别人。当家长、照顾者或其他权威人士在场时,他们就会隐藏这种倾向,表现出我是个“好公民”;但是当他们一旦离开这些权威人士,他们早期遭受的粗鲁和漠不关心的对待,就会经常反映在他对待其他孩子和动物时表现得粗鲁或漠不关心,他们这样做时通常会感到难过和沮丧。

对于这些孩子,“做好”仅仅意味着让事情结束。他们遵守规矩只因为对他们有益。因为从未品尝过被关爱的内在的甜蜜快乐,他们从没有从直觉上认为关心和帮助别人会感觉很好。

在8个月到18个月的时候,孩子快乐地做出一些姿势能让自己明白这个世界是个逻辑的所在,在这里,欢乐的叫喊,拉你的袖子,恳求的目光,都将得到鼓励的回报。他也开始把自己看成是与你们分开的,是一个有价值的被爱护的玩伴。这个游戏为他提供了早期对与错的教育。当他跨过行为之限,你皱眉,紧紧抓住他的手,表情难过,有力地摇头,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说明,那就是他做错了。

在孩子蹒跚学步期间,孩子们想要确定做事的准则:打人是不好的,分享是好的。当你的孩子在两岁半玩恐龙游戏时,或者孩子在3岁让他的玩具消防员成为超级复仇英雄时,如果你坐在地板上,加入他的游戏,那么你的孩子就不会过于激动,滑向“坏”的行为。在“坏”的行为中,他会伤害自己或其他人,或者打破玩具,或者二者都会。

这时他需要可靠的限制设定,这是只有你或其他爱他的看护者才能提供的。当他遭遇一场灾难,因为事情不是按他所想发展,或者他故意踢他的玩具,你必须要支配他时,你要把他急需的冷静强加给他。

用激怒的表情和威胁去吓孩子,不能产生伦理或道德上的价值,设定虽然严格但却温和而持久的行为限制,配以尊重与共情才能产生这样的价值。所以当他要发脾气时,首先试着让他安静,用共情的语调、平静的声音评论他的挫败,然后谨慎地尝试转移他的注意力,将他引向一个平静但快乐的活动上。即使你没能立刻帮助他恢复冷静,他也能感受到你和他在一起,你站在他这边。由于你的孩子受到尊重的对待,所以当你实施一个限制的时候,他很少会自卫性反抗。

如果他的弟弟拿了他心爱的玩偶,他猛打弟弟,或者采用其他不妥的方式,你第一个命令可能是让他站到一边,帮他平静下来。当他呼吸稍微平静,你可以拿出“唱红脸”的架势,和他谈为什么他的坏行为不能继续,尽管你知道他生气了。这样的谈话最好远离“犯罪”现场,这样你的孩子就不会看到让他生气和沮丧的根源,会专心听从你的安慰。

接下来,你要和他谈谈他需要限制自己的行为,以及这些限制是什么。然后,让他确信,惩罚结束后,一切都会好起来。不要阻止他表达他的不快或生气,但要帮助他改变表达,减少他的负能量。你要带着尊重的心情去倾听,但是要指出他的行为带来的后果,这是他确实没有想到的。当他最终不再发抖,以及所有的被压抑的沮丧都消失后,试着安慰他:他下次怎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愤怒。最后,让他知道你也经历过同样的情感,而且你知道不让它变遭很难。你的同情会让他平静,也让他再次确信,这会让他也挽回一点面子。

孤立他,或者让他自己待在他的房间里,通常不能帮助他控制。这种惩罚的特点是会破坏你和孩子之间建立起的温情。让他坐在你旁边的椅子上,安静地待一会儿,不让他玩他喜欢的游戏;或者让他和你一起做些家务。这种限制既含着尊重也很令人欣慰。他会内化这种情感,希望以后能控制它们。

当孩子渐渐了解到世界上的事并不总是公平的,他会越来越进入一种不清不楚的状态:在看似绝对公平的世界,他可能要作出伦理或道德上的选择。他已经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。你让他避免了很多模糊、很多不容易回答的问题,让他脱离了这个大世界,但是现在他要加入群体中,要自己冒险,他正面对更多道德难题。

孩子学习伦理和道德,不是来自你怎么告诉他的,而是来自你如何对待他。

在生命的最初几周或几个月,当你怀抱宝宝,你可能会注意到,抱他离你胸膛很近的时候,他会觉得你皮肤温暖、心跳平稳可靠,很是舒服。或者你还能注意到,把他卧室里的遮阳物放低,让他充分放松,能让他和你正式交换目光。

这些舒适的小小接触,让你的孩子更深切地感受到关爱。当你试着关注他的身体需求时,在他饿哭的时候去感受他,或者在他胃痛的时候安抚他的后背,他会体验到你微笑中的情感芳香,你对待他时的温柔亲切。随着时间推移,在你的帮助下,他不仅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得关心,还会把这种关心撒播到别人身上,因为他知道那种感觉有多好。

通过几年的研究,我很难过地发现:如果很小的孩子得不到适当的关爱和尊敬,他就会具有强大的破坏性。被粗鲁对待和虐待的孩子会有一种很强的倾向,希望以粗鲁、虐待回报别人。当家长、照顾者或其他权威人士在场时,他们就会隐藏这种倾向,表现出我是个“好公民”;但是当他们一旦离开这些权威人士,他们早期遭受的粗鲁和漠不关心的对待,就会经常反映在他对待其他孩子和动物时表现得粗鲁或漠不关心,他们这样做时通常会感到难过和沮丧。

对于这些孩子,“做好”仅仅意味着让事情结束。他们遵守规矩只因为对他们有益。因为从未品尝过被关爱的内在的甜蜜快乐,他们从没有从直觉上认为关心和帮助别人会感觉很好。

在8个月到18个月的时候,孩子快乐地做出一些姿势能让自己明白这个世界是个逻辑的所在,在这里,欢乐的叫喊,拉你的袖子,恳求的目光,都将得到鼓励的回报。他也开始把自己看成是与你们分开的,是一个有价值的被爱护的玩伴。这个游戏为他提供了早期对与错的教育。当他跨过行为之限,你皱眉,紧紧抓住他的手,表情难过,有力地摇头,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说明,那就是他做错了。

在孩子蹒跚学步期间,孩子们想要确定做事的准则:打人是不好的,分享是好的。当你的孩子在两岁半玩恐龙游戏时,或者孩子在3岁让他的玩具消防员成为超级复仇英雄时,如果你坐在地板上,加入他的游戏,那么你的孩子就不会过于激动,滑向“坏”的行为。在“坏”的行为中,他会伤害自己或其他人,或者打破玩具,或者二者都会。

这时他需要可靠的限制设定,这是只有你或其他爱他的看护者才能提供的。当他遭遇一场灾难,因为事情不是按他所想发展,或者他故意踢他的玩具,你必须要支配他时,你要把他急需的冷静强加给他。

用激怒的表情和威胁去吓孩子,不能产生伦理或道德上的价值,设定虽然严格但却温和而持久的行为限制,配以尊重与共情才能产生这样的价值。所以当他要发脾气时,首先试着让他安静,用共情的语调、平静的声音评论他的挫败,然后谨慎地尝试转移他的注意力,将他引向一个平静但快乐的活动上。即使你没能立刻帮助他恢复冷静,他也能感受到你和他在一起,你站在他这边。由于你的孩子受到尊重的对待,所以当你实施一个限制的时候,他很少会自卫性反抗。

如果他的弟弟拿了他心爱的玩偶,他猛打弟弟,或者采用其他不妥的方式,你第一个命令可能是让他站到一边,帮他平静下来。当他呼吸稍微平静,你可以拿出“唱红脸”的架势,和他谈为什么他的坏行为不能继续,尽管你知道他生气了。这样的谈话最好远离“犯罪”现场,这样你的孩子就不会看到让他生气和沮丧的根源,会专心听从你的安慰。

接下来,你要和他谈谈他需要限制自己的行为,以及这些限制是什么。然后,让他确信,惩罚结束后,一切都会好起来。不要阻止他表达他的不快或生气,但要帮助他改变表达,减少他的负能量。你要带着尊重的心情去倾听,但是要指出他的行为带来的后果,这是他确实没有想到的。当他最终不再发抖,以及所有的被压抑的沮丧都消失后,试着安慰他:他下次怎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愤怒。最后,让他知道你也经历过同样的情感,而且你知道不让它变遭很难。你的同情会让他平静,也让他再次确信,这会让他也挽回一点面子。

孤立他,或者让他自己待在他的房间里,通常不能帮助他控制。这种惩罚的特点是会破坏你和孩子之间建立起的温情。让他坐在你旁边的椅子上,安静地待一会儿,不让他玩他喜欢的游戏;或者让他和你一起做些家务。这种限制既含着尊重也很令人欣慰。他会内化这种情感,希望以后能控制它们。

当孩子渐渐了解到世界上的事并不总是公平的,他会越来越进入一种不清不楚的状态:在看似绝对公平的世界,他可能要作出伦理或道德上的选择。他已经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。你让他避免了很多模糊、很多不容易回答的问题,让他脱离了这个大世界,但是现在他要加入群体中,要自己冒险,他正面对更多道德难题。


编辑: 田晓璇 标签: 孩子会 道德感 犯罪 好公民
我来说两句 511人参与 31条评论 (点击查看)
...
用户名 密 码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中国日报保持中立。
...
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中国日报网:XXX(署名)”,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,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010-84883300联系;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日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其他媒体如需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。
...
点击排行